close

自殺突擊隊

文 / 魯宅之窩

看完「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不是說這部片子爛,但真的是沒什麼沒劇情,跟漫威的「死侍」(Deadpool)一樣,我一直不太喜歡這種反派的英雄人物,「星際藝工(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也是一群宇宙惡棍所組成的英雄隊伍,老實說,我會比較喜歡「星際異攻隊」裡的團隊精神,雖然他們沒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崇高理想,但至少都是為了自己的理念而戰,出於自願性的戰鬥,但「自殺突擊隊」不是,他們是被脅迫的替政府機關做事,只要逃跑,項圈就會爆炸,裡面的繩鬼(Slipknot / 照片最左邊那位)就是想要逃跑,一開始就領便當了,真不知道出來是幹嘛的?(他出來的功用,就只是為了要證明項圈真的會爆炸?)

「蟻人」(Ant-Man)也是罪犯小偷,但為了女兒想要洗心革面,這點其實跟自殺突擊隊的死亡射手(Deadshot)有點相似。

DC英雄電影想要跟漫威英雄電影有所區隔的企圖心是顯而易見的,說故事的手法相當不一樣。

事實上,我最早接觸的英雄人物是DC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 Reeve)飾演的「超人」(Superman / 1978)和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飾演的「蝙蝠俠(Batman / 1989)」,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和丹尼艾夫曼(Danny Elfman)的配樂更是讓我如數家珍,後來這些DC的英雄人物開始遇到了瓶頸,那就是英雄角色的刻畫過於扁平,因此才開始有了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全新「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開戰時刻 / Batman Begins、黑暗騎士 / 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 The Dark Knight Rises)和他所監製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的誕生。

有別於提姆波頓(Tim Burton)、喬舒馬克(Joel Schumacher)等人執導的蝙蝠俠,也有別於布萊恩辛格(漫威X戰警系列導演、監製Bryan Singer - X戰警1&2,X戰警前傳三部曲:X戰警 - 第一戰 / X-Men: First Class、未來昔日 /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天啟 / X-Men: Apocalypse)強勢回歸的「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克里斯多夫諾蘭和查克許奈德(Zack Snyder)賦予了DC兩大超級英雄不同的面貌,不再是扁平的偶像塑造,而是「哲學化」,探討了人性和神性;「內視化」,深究了英雄內心對於正義的迷思和徬徨。

於是DC的英雄電影從幼稚的動漫風格走向了深奧嚴肅的哲理思辨,英雄人物出場的世界更加寫實,不再是卡通風格的歌德式造景。

相較DC今年出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自殺突擊隊」真的是差強人意,可能跟「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一樣,也是戲院版劇情刪減太多,造成了這部電影不但劇情深度不夠之外,人物的介紹就如同簡報一樣的草草帶過,除了死亡射手、小丑女(Harley Quinn)、燄魔(Diablo)之外,其他角色完全就是花瓶一般的存在,但感覺最厲害、力量才剛覺醒的燄魔(照片最右邊那位)竟然也在這集就領便當了,不禁讓我心想:這是哪招?

由查克許奈德執導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拍得非常深奧,因為它算是「超人:鋼鐵英雄」的續集電影,所以片裡的蝙蝠俠跟克里斯多夫諾蘭創造的蝙蝠俠是不一樣的,這算是DC比較吃虧的地方,因為DC的英雄電影拍得太雜,沒有像漫威一樣是有系統的拍片,故事連貫性很夠,每個故事都緊緊環扣住另一個故事,「以小看大」去說故事,先從個人拍起,再擴大故事範圍。

從DC今年推出兩大打頭陣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和「自殺突擊隊」來說,就跟漫威的說故事手法反其道而行,班艾弗列克(Ben Affleck)飾演的蝙蝠俠並沒有先拍個人的英雄電影,導致於一些觀眾很難接受班艾弗列克飾演的蝙蝠俠,所以才一直跟克利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蝙蝠俠做比較。

漫威是有了鋼鐵人(Iron Man)、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綠巨人浩克(Hulk)等個人的英雄電影之後,才開始拍「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但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出現的蜘蛛人因為沒有拍過個人的英雄電影,所以有一部份的觀眾就會開始跟「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電影(The Amazing Spider-Man / 2012、The Amazing Spider-Man 2 / 2014)做比較,甚至有人開始懷念山姆雷米(Sam Raimi)執導,由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主演的「蜘蛛人三部曲」(Spider-Man / 2002、Spider-Man 2 / 2004、Spider-Man 3 / 2007)。

就此現象來說,DC「以大觀小」的說故事手法,雖然想跟漫威做區隔,但其實是有所挑戰性的,「自殺突擊隊」就像是華麗的流水席,老實說,看完自殺突擊隊之後,我無法記住每個成員的名字,也無法把情感投注在這些角色身上,因為這些角色對我來說都很陌生,他們給我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群重度犯罪者組成的反派團體,因為被政府控制,不得不聽命行動。

因為對他們陌生,所以在觀看電影時,其實就少了一份認同感。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也是一樣,因為班艾弗列克版的蝙蝠俠是第一次出現,所以花了很長的篇幅在刻劃蝙蝠俠這個角色,片頭也以蝙蝠俠的身世背景來當做開場白,所以讓人搞不懂這明明是「超人:鋼鐵英雄」的續集電影,怎麼看起來蝙蝠俠是主角,連片名都是蝙蝠俠擺在超人前面。

除了花很多時間重新刻劃班艾弗列克版的蝙蝠俠,電影還要花很多時間鋪排兩個人對打的梗,一個是從天而降的超人類英雄(神)對上一個是從黑暗井底飛升出來的凡人英雄(人),一個是光明的正義(大都會),一個是黑暗的正義(高譚市),兩個抱持不同正義看法的「神人之戰」,就是蝙蝠俠對超人所要鋪排出來的故事情節。

所以「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你要看三小時的完整版才會弄懂這部電影所以表達的東西,看戲院版只會讓你覺得是在看三小!?

跟漫威電影比起來,DC電影的說故事手法是相當冗長緩慢的,因為要交代的事情太多,其中又想要探討哲學議題,真的需要花更多的精神力和專注力去觀看DC的電影,甚至要重覆看上好幾遍才能弄懂其中的內涵。

漫威宇宙和DC宇宙各有利弊得失,觀眾必須要學著隨時切換自己的觀影角度,看漫威的時候不要想DC,看DC的時候不要想漫威,這樣才不會悵然若失的走出戲院。

arrow
arrow

    chung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