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魯宅之窩
《暫時停止呼吸 / Don't Breathe》片名取得很鳥,但電影本身卻是相當好看。
主要演員四人,場景一棟破舊的房子,劇情簡單,但非常驚嚇,類似《柯洛佛10號地窖》,同樣以少數的演員,同樣在密閉的空間,同樣展現出飽滿的恐懼張力。
另外這個原創的故事題材也挑戰了我們的道德認知,故事的視角從三名小偷的身上來描述一段驚悚駭人的「闖空門歷險記」。
文 / 魯宅之窩
《暫時停止呼吸 / Don't Breathe》片名取得很鳥,但電影本身卻是相當好看。
主要演員四人,場景一棟破舊的房子,劇情簡單,但非常驚嚇,類似《柯洛佛10號地窖》,同樣以少數的演員,同樣在密閉的空間,同樣展現出飽滿的恐懼張力。
另外這個原創的故事題材也挑戰了我們的道德認知,故事的視角從三名小偷的身上來描述一段驚悚駭人的「闖空門歷險記」。
文 / 魯宅之窩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David Bowie)於今年的1/10因癌症過世......
這讓我回想起了八零年代的一些魔幻歷險電影和配樂。
八零年代的千年血后(The Hunger)、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魔王迷宮(Labyrinth)......等,都是大衛鮑伊的電影代表作品,魔王迷宮的配樂家崔佛瓊斯(Trevor Jones)同樣來自於英國,他的另一部魔水晶(The Dark Crystal)也是早期魔幻配樂的經典。
文 / 魯宅之窩
「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部很有深度的喜劇電影。
這部電影不但深度夠,廣度也充滿許多面向,使得每位觀眾在看完後都抱有相同的感動,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啟發。
「開拓視野,看見世界,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文 / 魯宅之窩
《鬼魅》(A Tale of Two Sisters)是一部很有深度的恐怖電影,它的劇情有點像美國的《致命ID》,這兩部片子都是描述一個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把他們的內心世界具象化,造成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交互錯置。
這樣的恐怖片它深刻探討了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不像過去老式恐怖片,只是膚淺地描述一個瘋子殺人的過程。
在老式的恐怖殺人片中,我們只能看到一個瘋狂的殺人魔不斷殺人,這種血腥的殺人行為,並不能讓我們了解到這個殺人魔內心世界裡的矛盾衝突與善惡交戰。
文 / 魯宅之窩
看完「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不是說這部片子爛,但真的是沒什麼沒劇情,跟漫威的「死侍」(Deadpool)一樣,我一直不太喜歡這種反派的英雄人物,「星際藝工(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也是一群宇宙惡棍所組成的英雄隊伍,老實說,我會比較喜歡「星際異攻隊」裡的團隊精神,雖然他們沒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崇高理想,但至少都是為了自己的理念而戰,出於自願性的戰鬥,但「自殺突擊隊」不是,他們是被脅迫的替政府機關做事,只要逃跑,項圈就會爆炸,裡面的繩鬼(Slipknot / 照片最左邊那位)就是想要逃跑,一開始就領便當了,真不知道出來是幹嘛的?(他出來的功用,就只是為了要證明項圈真的會爆炸?)
「蟻人」(Ant-Man)也是罪犯小偷,但為了女兒想要洗心革面,這點其實跟自殺突擊隊的死亡射手(Deadshot)有點相似。
DC英雄電影想要跟漫威英雄電影有所區隔的企圖心是顯而易見的,說故事的手法相當不一樣。
文 / 魯宅之窩
「密室。虐殺。情人魘」女主角長澤築實,為前日本AV女優,日本大學藝術部演劇學科畢業。
長澤築實,1985年生於日本廣島縣,2005年參與SOD「TSUGUMI Debut」進入AV界,之後每年幾乎都有超過十部以上的作品問世。
長澤築實在未踏入AV界時,曾以橘亞沙美為藝名,2005年成為SOD旗下女優,之後改名為長澤築實。2008年長澤築實宣布引退AV界,「畢業」是她最後的一支AV告別之作。
文 / 魯宅之窩
《邪靈刑事錄》並不是鬼片,它講的是集體洗腦,看完發現根本是台灣政治的縮影,政客丟出一個虛幻的口號,所有人開始相信它是真的,最後變成精神錯亂。
英文片名叫「回歸」(Regression),裡面提出回歸式引導,類似催眠。
精神式洗腦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會讓人思緒錯亂,把假的,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想成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它完全不是鬼片,是心理犯罪電影。
文 / 魯宅之窩
我不像一些假正經的影評人,硬要把一部電影看得很正經八百,然後評論得很頭頭是道。
我必須要很誠實地說,《海街日記》如果是找四個歐巴桑來演,我一定連看都不想看。
整部片子,如果沒有四個正妹支撐,那電影冗長緩慢的步調,肯定會令我度日如年,如坐針氈。
文 / 魯宅之窩
《蛇信與舌環》,是由年僅20歲的少女作家金原睛(Kanehara Hitomi)的小說《蛇にピアス》改編而成的電影,劇場藝術家蜷川幸雄(Ninagawa Yukio)執導。
這樣的故事題材,或許只有年輕人才有辦法寫得出來,年輕人內心的空洞和孤寂所產生出來次世代文化,叛逆與墮落,並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理解。他們甚至不知道他們被生下來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沒有人生目標、沒有人生經驗的情況下,內心的孤獨、不安和軟弱就藉由痛苦的自虐中才能解放出來,只有感受到痛楚,才能感覺自己還有呼吸,在身上打洞和刺青,才能留下自己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證明。
由吉高由里子飾演的19歲少女璐薏,沒有工作,也沒有上學,獨自一人在涉谷的街頭閒逛,戴個耳機想與這個社會的所有聲音隔絕,直到她遇到了有著「蛇之舌」的阿瑪,頓時之間,璐薏被這樣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她的人生突然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身體改造」。
文 / 魯宅之窩
最近在家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仁醫:迎風而立」;一部是「潘恩:航向夢幻島」。
我不打算寫我觀看這兩部電影之後的心得文,因為我發現電影片名比電影本身更有趣,也更值得拿出來說嘴。
有時台灣片商在替外國電影取中文片名的時候,會有很多所謂的"習性"存在。
文 / 魯宅之窩
科洛弗10號地窖(10 Cloverfield Lane)是一部相當傑出的驚悚懸疑片,它其實跟2008年上映的柯洛佛檔案(Cloverfield)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性,甚至片型完全不同,柯洛佛檔案是以偽紀錄片的形式描述一隻怪物入侵紐約市區的故事,全片沒有配樂,屬於科幻災難電影。
但科洛弗10號地窖卻是有著戰慄遊戲(Misery)和恐怖旅舍(Hostel)的驚悚懸疑神采,科幻成分占比極少,也不是大場面的災難片,只有地窖內三個主要的室內場景和三位演員撐起了整部電影的核心骨幹。
另外跟柯洛佛檔案不同的就是配樂部分,因為科洛弗10號地窖並不是像柯洛佛檔案是偽紀錄片的片型,所以電影中大量配樂的使用更有別於柯洛佛檔案。
文 / 魯宅之窩
我看過數不清的活屍電影,但我必須要說「殭屍教戰守則」(Scouts Guide to the Zombie Apocalypse)這部電影在人物角色的設定方面相當的有創意。
這是一個關於三個童子雞(童子軍)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超正辣妹一起狂宰活屍的故事。
首先,我要先談談這部電影中文片名「殭屍」和英文片名裡「Zombie」一詞,Zombie就是西方的「活死人」或稱為「活屍」,早期的其中一種說法是源自於巫毒教,巫毒教的巫師施法讓死者能夠復活並聽其命令行動,但行動卻相當遲緩,因此英文Zombie也可以形容「麻木的人」、「遲鈍的人」或者是「不喜歡動腦筋的人」,後來這樣充滿濃厚宗教儀式和神秘主義色彩的活死人題材則由喬治羅密洛(George A. Romero)拍成了電影,由他所執導1968年的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78年的Dawn of the Dead以及1985年的Day of the Dead,在日後合稱為活屍三部曲,而喬治羅密洛就是活屍電影的開山祖師爺,日後所有的活屍電影都以喬治羅密洛的活死人為範本,所以在恐怖電影界他也有「活屍教父」的稱號。
文 / 魯宅之窩
從911到巴黎的恐怖攻擊,這樣的創傷和陰影轉化成了好萊塢電影的故事題材,從災難中彰顯「大美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這些災難的發生不外乎是天災(加州大地震)、人禍(侏儸紀公園,文後會提到)、戰爭(班加西的秘密士兵)以及外星生物(ID4星際終結者)等這些元素所引起。
在這些故事中,總是會有英雄來解救這個世界的存亡危機,好萊塢電影則是抓住了大家對於英雄的崇拜和人們對於現實世界所產生出的不滿和情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洩管道。
恐怖攻擊絕對是這個世紀,甚至是下個世紀人類世界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這樣的仇恨就如同一個無解的習題,延續到後世的子子孫孫,這就是佛教常常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因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