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死侍與我的「魚池理論」

文 / 魯宅之窩

上禮拜去看了死侍,裡面其實到處都是梗,我也不是每一個梗都知道,有些梗可能要想一下才知道,但這樣的美式幽默其實並不會讓我真的想要大笑。

但坐我前排的,剛好是一個老外,整場電影、整間戲院,就是他笑得最大聲,我心想:是有那麼好笑嗎?

看完電影後,我想的並不是電影劇情,而是在想:死侍為何賣座?

最後我認為那是因為漫威的「市場力」夠,所以只要載上面罩,打出漫威這個牌子,觀眾就會買單。

他們精耕的,不是一部單集的電影,而是一連串長遠連續性的電影規劃。

這個道理或許也可以解釋實體影音市場的衰弱問題,很多人不知道衰弱的原因在哪裡,我認為問題不是出在數位串流音樂,而是實體的「市場力」根本不夠。

這幾年來數位串流音樂市場也是下滑,它跟實體唱片市場雖然「市場圈」有重疊,但不會是全部重疊,也就是說它們的「市場力」是不一樣的,實體音樂市場和數位音樂市場,我們應該視為是兩個不同的市場。

而我們在經營實體唱片市場的時候,我們只看到商業的利益,卻沒有規劃出長遠實體唱片市場的未來和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最後只能靠打折促銷在撐,但市場規模卻是越來越衰弱、越來越狹小。

死侍這部電其實沒什麼內容,只有很多嘲諷性的梗,不論是他的英雄外型,還是他所擁有的超能力,對我來說也都沒什麼吸引力,但為何我還是肯在這麼冷的天氣下出門看這部電影?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他是漫威裡的英雄角色,不看就好像整塊拼圖缺了一塊一樣。

因為漫威的市場規模和力道已經建立出來,所以行銷才會這麼有效,影音市埸的問題不在行銷,而是在於「價值改造」,要扭轉實體唱片的市場環境和操控能力,讓人們了解實體唱片的價值,市埸環境有了之後,才再去想獲利的事情。

所以我提出了一個「池塘理論」:

今天你想要在池塘裡補到大魚,必須先要讓池塘這個環境適合魚的生長,魚苗放下去之後,還需要照顧這個環境,讓環境建全,魚苗才會慢慢成長為大魚。

市埸環境就如同這個池塘,我們的重點不是該如何捕到大魚,而是要思考如何讓魚生長的這個環境健全的存在下去才對。

所以商人在想著自己賺錢的同時,必須先要換個思維角度,想像自己是個養漁人,而非捕魚人。你在捕魚的時候,就要同時想著如何養魚。

這個邏輯相當簡單,一點都不複雜,我只要請問你一件事:沒有市場或是市場萎縮,你要如何獲利?

所以重點不在先想自己如何獲利,而是要先創造己能夠獲利的有利環境,當把這個有利環境創造出來之後,你還要懂得維護它,而不是盡情地榨乾它。

很多續集電影所犯下的致命錯誤,就是第一集獲利之後,就想靠第二集撈錢了,把這個有利的環境給榨乾,所以續集越拍越難看。

但詹姆斯柯麥隆不會這樣搞,他的作品不多,但每部幾乎都維持精良的水準,他所執導的魔鬼終結者(1984年)和魔鬼終結者2(1991年),兩部推出的時間相差了七年之久,他不會因為一部電影賣座,就趕著要推出續集來撈錢,結果魔鬼終結者2不但不比第一集差,反而我還覺得更勝第一集。

2009年的阿凡達超級賣座,但續集何時出來?2018年,九年之後才會出來。

如果世上大家都是用這樣的態度來經營一塊市場,這個市場才是有希望的市場,而不是炒短線,能撈就盡量撈,撈到沒東西撈了,才在靠杯為什麼沒市場。

事情皆有因果循環,你今天撈錢撈得快樂,日後就要悲嘆市場因為你的自私而沒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死侍 魚池理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ungjen 的頭像
    chungjen

    魯宅之窩

    chung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