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 魯宅之窩

「我通常很不喜歡樂評之類的人」;因為;創作人的「想法」及「初心」;只有創作人本身才有銓釋權。

語重心長引用了資深音樂創作人洪晟文老師的一句話。(晟文哥請見諒)

我常常覺得評論家是一份造口業的工作。

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批評別人的作品來賺錢,把一個作品批評的越爛,就越受人景仰,正因如此才能成為知名的評論家,最後甚至掌握了創作人的市場價值。

我曾看過一部卡通,這部卡通叫《烏龍派出所》,裡面有一則故事就是在嘲諷所謂的評論家和無知的大眾市場。

恕我把劇情簡化,故事內容大概是說,現在流行了一樣好吃的東西,比方說是一個新推出的泡麵,這個泡麵經過某位知名美食家的加持之後,市場就會開始大賣。

因此很多廠商推出的食品都希望能用盡各種管道讓自己的商品受到這位美食評論家的加持。

最後,廠商開始送錢給這位美食評論家,美食評論家也開始為了錢昧著良心去推銷一個很爛的食品。

但扯的是,即便這個食品很爛,但經過美食評論家的加持之後,還是照樣的大賣。

這個看似誇張爆笑的劇情,其實點中了真實世界裡的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為何會有評論家的產生?

評論家就是靠著批評別人創作的東西來獲取個人利益的一群人。

但為何評論家無法消失,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種利益共享的生態環境。

你的東西要賣錢,就必須去養這些評論家,讓他成為你商品的代言者,最後變成看誰出的錢多來決定一樣商品的好壞。

所以我們欣賞者自己要看清楚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無知市場。

我們聽音樂,要用自己的心去聆聽,而非盲目跟著評論家的評鑑去欣賞一部作品。

創作人所創作出來的東西,都是世界上無可取代的。

這些東西不應該受到任何的評論,更別說是偏頗、偏激、偏狹的評論。

每個人對一部創作或許都可能有著不同的詮釋權和主觀上的個人喜好。

但最初的詮釋權,是屬於創作人本身的,你無法否定它,即便你不喜歡,那也是你自己的事,無關創作本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既然如此,為何你不能成為它的「第二個創作者」,去賦予它在你自己心目中存在的價和地位呢?

我聽音樂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我早已不再想寫樂評或是影評,因為我平常造的口業已經太多。

所以我現在只想用最單純的心去聆聽這些音樂人創作出來的音樂,如此而已。

arrow
arrow

    chung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